成也分销,败也分销 运动品牌的渠道病

2022-06-09 08:27:08
[ BPO网导读 ] 成也分销,败也分销。从模式上说,国内的运动品牌患的是一样的毛病——商业模式先天不足,渠道控制力低下,缺乏零售理解。


李宁培育了市场,安踏印证了晋江模式,资本市场强力助推。于是,本来应当稳扎稳打、精耕细作的渠道开拓,被扭曲成了一场跑马圈地的资本游戏。
从图2可以看到,2006年,国内运动品牌在终端方面的布局还呈现出明显的两个梯队:李宁和安踏同处第一梯队,特步、361°、匹克等品牌处于第二梯队。第二梯队在终端数量方面远远落后于第一梯队。
但是,短短五年过后,即使李宁、安踏也在大跃进式地发展,晋江品牌依然在门店数量方面追上了老大哥李宁。
李宁的开店计划是中国运动品行业“大跃进”的一个缩影。李宁通常都会公布自己未来三年的开店计划,但是基本上李宁过去每年都在上调该规划,这种调整在2007年前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以2007年为例,李宁2004年预测2007年门店数量扩张到3900家,2005年该预测值调整为4600家,2006年调整为4800家。但实际上,李宁2007年底门店数量增加到了5233家。比三年前的规划多出了整整1333家店。
晋江品牌在快速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营业收入的跨越式增长。即使在收入迈过十亿元大关以后,特步、361°、匹克依然创造过年收入翻番增长的奇迹。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迅速地拉近了它们与李宁、安踏的距离。
连锁零售行业收入分解模型
销售收入是多个变量的综合反映。我们可以大致地拆解为门店数量、单店面积、商品价格、单位面积销量这四个关键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分解,我们就能大致看出运动品牌销量增长的虚实。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2011年四个晋江品牌的增长模型如图所示:
不难发现,2011年,晋江品牌的销量虽然全部维持了上涨的趋势,但它们更多的是凭借开店和提价这两招。361°和匹克的单位面积销量更是录得了下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晋江模式的罪与罚
晋江模式短平快,易学,好用。但操作起来却远不是那么简单。
从2007年到2010年,运动品牌平均每年的开店数量在1000家左右。2007年,特步更是创造了一年净开店2794家的纪录,平均每天开店8家。这样的扩张速度,不免让人惊叹。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