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万科如何制定战略

2022-11-21 10:26:40
[ BPO网导读 ] 管理红利时代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完整的能力。“土地”、“金融”,都是单项的关键资源,而“管理”,是全方位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极致的优势。当行业在经营模式和产品服务上趋于同质化,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打造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面对更高段位的竞赛,我们在做到“均好无短板”的同时,还要构建有助于实现发展轨道跃升的“制胜长项”。

 

2005年年报:颠覆引领共生

 

2005年是万科诞生后的第 21 年,也是万科实施新十年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

弱冠年华,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值得铭记的。这是成年岁月的肇始,是新篇章的开端。这个阶段的人们,需要直面更复杂的生活局面,需要践行更成熟的人生理想,需要基于对未来更清晰的判断,重新定位自身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重新思考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尤其在中国,现代商业社会的兴起,也不过 20 多年的时间。具有 20 年以上历史而且能够始终保持盈利增长的新兴企业,其实屈指可数。对于这批企业,此后的每一年,都将是自身道路与梦想的全新一页。

 2005 年对于万科来说,自然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行业风雨的洗礼,也看到了憧憬中彩虹的绚烂。这一年,投资者与公司风雨同舟,给予了公司持久不渝的信任与支持;而公司亦幸不辱命,得以在回顾一年辛勤耕耘之际,与投资者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2005 年万科业绩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39.5 亿元,同比增长52.3%。实现营业收入 105.6 亿元,同比增长 37.7%。净利润达 13.5 亿元,同比增长53.8%。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到16.3%,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年里,万科也对一些事关未来走向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公司亦乐于与广大股东沟通、分享这些体会。

房价过快上涨无人受益平稳发展才是行业之福

 2004 年以来,社会各界就房价以及房地产泡沫问题展开的激烈争论,充分暴露了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这场争论,不仅凸现了外界对地产行业的实际运作存在的诸多误解,而行业自身,尤其作为行业主体的开发商,也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在这场争论中,开发商作为一个整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质疑。这种质疑来自社会各界,包括购房者和投资者。

从社会舆论包括购房者的角度看,对开发商的质疑主要表现在,认为开发商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受益者,认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发商更有通过诸如囤积土地及待售资源、制造虚假成交、价格串谋等手段哄抬房价的动机和嫌疑。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其质疑则主要体现为,在房价上涨过快之后,随之而来的会否是泡沫的破灭和房价的全线下跌,从而导致开发商业绩显著滑坡。

以上两种质疑从表面上看,是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同时成立。如果房价持续上升,后一种担忧就成为多余;而如果房价在短期上涨之后出现大幅度回调,那么前一种质疑在逻辑上就不能成立。

但是,这两种质疑在深层的逻辑基础上具有同一性,那就是认为房价上升越快,对开发商就越加有利,而房价上升势头的变缓,则对开发商不利。

面对这种观点,如果房地产企业也存在类似的思维方式,在房价快速上涨时心存侥幸或者推波助澜,在房价上升势头可能趋缓时不敢直面或者闪烁其词,将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缺乏自省的表现,只能强化舆论对行业和开发商整体的误解。

 所以,在讨论房价问题时,需要澄清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对于房地产行业和开发商——尤其是立足于长远发展的开发商——不仅不值得欢欣鼓舞,反而需要高度警惕。而反过来,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以抑制,对于行业和有远见的开发商来说,不仅不是利空,反而是利好的消息。

对地产行业来说,房价的过快增长将导致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房价过快增长将导致行业不正常的短期繁荣,由此产生的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没有不赚钱的发展商这种局面,对于房地产行业非常不利。

 

第二是,房价过快增长会导致地价同步上扬,世界房地产发展史早已证明,过高的地价和因此导致的资金占用将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阻碍企业的高速增长。

第三是,房价过快增长将导致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的准确预期。

在没有外来干预的前提下,长期来看市场价格有一条基本的趋势线,这条趋势线是由真实需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价格长期偏离这一趋势是不可能的,但在短期内却不可避免地将围绕这一基本面上下波动。

 

企业安排投资是基于预期的,就是说,企业今天的产品是为了满足明天的市场需要。如果市场价格出现过于激烈的波动,将给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降低市场各方对未来预期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房价的过快上涨无人可以从中受益,即使开发商也不例外。而过于亢奋的市场也绝非对房地产的真正利好,平稳发展才是行业之福。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