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压箱股”大起底 基金公司业务外包无人问津

2013-01-29 11:07:13
[ BPO网导读 ] 2012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修订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在快速发展的基金业,更应该警惕“得鱼忘筌”的现象。
众所周知,投资回报率是衡量基金公司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实,人均利润率也是另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基金公司要想改善经济效益,只有两条道路:其一是增加资本密度,单位资本更集中,收益也就越大;其二是提高人均利润率,单位效益越高,收益也就越大。
旗下所有基金利润加总额,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基金公司的利润,但相当大程度上代表了基金公司利润趋势,所以,通过粗略计算人均利润,我们仍能分析判断出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效率。在基金业,1万人管理着2.87万亿的资产,在去年四季度创造了超过1000亿元的利润,人均单季利润1030万元。对比显示,基金业人均利润率是16家上市银行的53倍,基金员工创收能力居各业之首。
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数据,但如果问一问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你幸福吗?”,恐怕回答“是”的不会很多。
笔者认为,造成基金业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基金公司若支付大笔的渠道费用、运营费用后,净利润并不客观;二是随着金融混业的逐渐深入,基金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为了适应多元创新业务的需要,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快速膨胀,若利润得不到同步提升,就会拉低基金公司的员工效率。就好像一粒米够一只蚂蚁吃好几天,这只蚂蚁为了做大做强,召集了一万只蚂蚁一起吃,结果却发现米不够用了,于是所有的蚂蚁都饿死了。
基于上述两项担忧,基金公司的员工在“压力山大”下多感觉不到幸福。
笔者认为,在基金公司转型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管理者不能“得鱼忘筌”,在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应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人均利润率上面,也就是改善组织运营效益,从而提升组织成员的投资回报率。其实,改善组织运营效益可以为基金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唯有改善员工人均利润率,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既得鱼,又得筌。基金公司要做到两全其美,需要人员与产品线精炼,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开源上,多发行股票型基金产品,相比债券基金等产品所提取的管理费更多,管理效率高的公司产品线布局上均以股票型基金为重;节流上,在客户维护费上压缩成本,而不是在人员上节流成本。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可以控制从业人员数量,但不能较少从业人员的投入。
连续三周净赎回
48只ETF基金再瘦身28亿份
易方达深证100ETF基金上周份额缩水21.58亿份,为两市ETF基金中的“瘦身王”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