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商巨头入场,C2M大战一触即发

2021-02-02 08:26:55
[ BPO网导读 ] 互联网巨头、制造业领军企业、科技公司三股力量沿着不同的路径“抢工厂”,实质上掀起的是一场产业互联网的革命,其能量远大于二十年前的消费互联网变革。


互联网与零售的上半场,大家都在强调交易效率,努力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当交易效率走到饱和点,交易效率的水平也已触达天花板,电商平台怎样才能赚钱?
赵先德认为,一种方式就是要比制造商更了解客户需求。积累了大量消费者数据的电商平台开始考虑反向定制,即C2M的可能性。
“由于靠近客户,基于平台上众多不同客户的行为特征,电商平台可以去分析客户喜好、需求,并通过数据分析反过来去指导上游品牌商、制造商去设计产品。由于传统工厂的数字化程度不高,电商平台数字化的能力比他们强,这就导致电商最终研究出C2M模式将用户和工厂连起来。”赵先德分析。
此外,电商竞争、消费者需求都在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加快了。疫情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逛电商平台,对定制化的需求也变得更多;疫情也加速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随着数字化的深入,产业链协同及效率的提升,制造商柔性能力的提升,都促使C2M模式爆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嘉御基金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前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认为,电商通过C2M触达制造端,有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首先,十年前,电商平台还是一个千亿级的交易规模,现在单一电商平台已经是万亿级的交易规模了。只有到达万亿级规模的时候,落到一个品类、一个单品上,才能够形成相对比较可观的订单。
第二个条件则是,柔性供应链的能力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业不是一夜之间变成C2M,以前C2F(Customer to Factory,消费者对工厂)等概念都曾被电商所提出,但为什么走不通?因为工厂需要逐步把柔性供应链能力摸索出来。
卫哲以服装行业为例说道,以往服装行业的柔性程度几乎是以季度为周期运转,但通过这十年在供应链上的积累,已经做到了按周进行翻单、追单,柔性供应链的进步速度提升了近10倍。
“评估一个C2M是否成功或者成立,应该站在三个角度来看:工厂是否获得更高的毛利?消费者没有付出更高的溢价获得相对个性化的产品?整个流通环节中的库存比没有做C2M之前是否大幅度下降?”卫哲认为。
目前,C2M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自营电商模式。电商利用自身平台了解客户的需求,利用自身在了解客户需求过程中得到的独特知识和信息,和品牌商合作设计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是高品质、基于某些客户群体的需求来定制的。
另外一种模式是电商平台和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代工生产)厂商进行合作。这些产品往往通过电商平台的协作协同,直接卖给了消费者,使得价格能够下来,但这些产品并没有品牌,或者叫白牌。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