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劳务工出现年龄断层

2012-11-08 11:39:17
[ BPO网导读 ] 针对五大行业进行了人力成本调查,调查的结果是:月薪千元的白领到处有,月薪能给到四五千元的蓝领却比较难招,让人力资源公司无奈的是,由于找不到纺织工,他们不得不放弃了纺织工派遣业务。


  
“本地年轻人,一般家里都有房子,社区每个季度都会发放福利,一线操作工这样的岗位,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这是城阳就业服务中心职介科李科长给出的解释。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专门研究人力的学者张樨樨则分析说,80后90后首先向其他行业分流了 ,“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甚至是汽车修理业等行业分流了年轻人,毕竟在市中心的服务业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张樨樨还分析说,富农政策让很多年轻人不再看重打工赚钱,更愿意自己在老家创业,“即便是想出门打工,很多人也选择了工资相对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尹卫民补充了一句,“现在农村家庭一般最多两个孩子,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远离自己,特别不想让女孩远走他乡打工。各地的乡镇企业也都起来了 ,还不如在自己家门口上班。”

一路探寻下来,记者得知不少80后90后不再钟情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然而企业需要他们。为了能招来更多的年轻人为企业服务,企业开始寻求“工探”的帮助。这些“工探”的任务是发现劳动力,并带到企业来。有些企业,甚至还为职工设立了“带工奖”,只要员工能带来老乡 ,就能获得500元的带工奖励。
   
除此之外,务农人员也出现了“年龄断层 ”。记者调查得知,目前40岁以下在家种地的农民没大有了。不管是济宁、菏泽,还是青岛,都大范围出现“农庄经济”——农村年轻人放弃种地的同时,一些城里人下乡当起了“农庄主”。
  
培养“工探”,设立“带工奖”
  
在采访中,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示很难“抢”到自己中意的年轻劳动力。
  
“现在我们招工的办法主要有3种,一是自己到各大人才市场,甚至到农村去寻找;第二是求助于人力资源公司;第三就是培养招聘专员。”太平洋恩利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林妍表示,相比之下,他们更重视第三种方法。
  
按照林妍的说法,所谓的招聘专员就是“工探”,他们经常奔波在全国各地,目的就是调查各地的劳动力数量、需要支付的工资标准,一旦发现合适的,他们就会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招到更多的年轻人。
  
据了解,这些招聘专员一般同各个农村的村委联系,拿到相关数据。同时,记者了解到,除了企业培养“工探”,很多人力资源公司也在培养类似的人。
   
青岛海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玉江表示,他们公司在省内多个地市都有招聘专员,“他们对各个地方的劳动力情况都非常熟悉,一旦组织起来合适的工人,他们会同我们联系,当然,我们也会支付给他们费用。”李玉江说,除了在省内多个地方
有“工探”外,他们在河南、河北、山西、贵州等地也设有“工探”,“以前主要靠农民工找上门来,现在我们不得不使出各种方法去寻找他们。”
  
除此之外,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实行“带工奖”。林妍告诉记者,由于招工太难,公司从今年年初开始效仿其他企业实行“带工奖”。“所谓带工奖,就是鼓励员工从老家带人过来,根据我们的规定,员工每带来一名工人,且这名工人能在我们企业工作3个月以上,我们就对带来工人的员工奖励500元。”林妍说,虽然每带来一人就可以奖励500元,可是 ,带工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城里人去乡下当“农庄主”
  
农村年轻人纷纷离开土地的同时,不少城里人盯上了他们放弃的土地。齐宏升就是其中之一,原本他是岛城一家建筑装饰公司的老总,经过认真思考后,他决定和自己的朋友到平度农村承包土地,搞养殖业。
  
“我现在在平度农村承包了200多亩地,按照约定,每亩地每年支付给当地农民1000斤小麦所值的钱。”齐宏升说,正是因为担心小麦价格浮动,他们才这样约定,“我会按照小麦的即时价格,折成现金给他们。”
  
“那里是我的农庄,地里种了金银花,还种了其他作物,田间养着大公鸡,由于散养的公鸡吃的是金银花和田里的虫子、菜叶等,我们养殖的公鸡就称为金银花鸡。每年大概能养殖2万只鸡,算下来,利润可观。”齐宏升说,虽然他们承包土地还不到一年,金银花没有成熟,鸡也没有开始出售,但是他们已经收回了一年的承包费用,“今年,我们没有全部种植金银花,还种了玉米和花生,玉米产了8万斤,花生产了15吨,仅这两样作物,就足以支付承包的费用和种地的人工费。也就是说,我们养的鸡、种的其他作物都是稳赚的。估计,规模经营后,利润会更大。”
  
其实,这还不是齐宏升的全部规划,他还有更远大的规划,他要在农庄里建设餐饮 、住宿配套设施,形成以观光、餐饮、农作物销售为主的产业链,“我们还看好了村里一处闲置的厂房,打算对农庄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据记者了解,城里人下乡当“农庄主”的远不止齐宏升一人,几乎各地都有类似的农庄 ,有些人专门到莱阳等地承包土地建农庄 。记者赴临沂济宁等地调查时了解到,目前,这些劳务输出地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农庄。目前在济宁市嘉祥县老僧堂乡,至少有10个承包土地的大户,他们从村民那里承包土地,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农庄经济”在慢慢发展
  
其实,农村的80后90后被自主创业、服务业、高新企业、升学等多个方向分流后,真正剩下来的年轻人已经不多。
  
“在平度肖家村,40岁以下的种地村民已经没有了。”村支书肖培友表示,目前在村里种地的都是40岁以上的村民。同时,东南营村的村支书张永乐也表示,在他们村也有类似情况。然而,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青岛各地,即便在济宁等地也出现了农民“年龄断层”的情况。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