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招聘的策略和工具

2013-09-24 06:31:11
[ BPO网导读 ] 招聘选拔的目的是为了决定谁将加入公司,从事哪个岗位,在公司持续工作多长时间来为企业创造业绩。这样看来,公司招聘和选拔就是进行预测。许多公司使用胜任力模型(又称“素质模型”)来帮助识别

招聘选拔的目的是为了决定谁将加入公司,从事哪个岗位,在公司持续工作多长时间来为企业创造业绩。这样看来,公司招聘和选拔就是进行预测。许多公司使用胜任力模型(又称“素质模型”)来帮助识别,要在一个职位上实现良好的业绩必须具备哪些技巧、知识,以及个性,并且使用胜任力模型来保证人力资源体系能够把精力集中在这些技巧、知识和个性的开发上。
胜任力模型有很多的定义,但总的来说,描述的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它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模型常被当作一种人力资源工具来解决关于员工的甄选、培训与开发、评估和继任计划等方面的问题。
胜任力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能力、态度与意识三个层次,也可以按功能分为通用胜任力、企业特有胜任力和职能特有胜任力三大类型。
通常用冰山模型描述胜任力的构成。知识与技能属于表层的胜任力特征,表露于水面之上,很容易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等,属于能力、态度与意识类深层的胜任力特征,隐藏在水下,很难发掘与描述。那些深藏的、内隐的特征往往是决定人们的工作行为及绩效结果的关键因素。
胜任力被称为“组织发展的优秀基因”――达到某一工作角色胜任力要求的人员在工作中更可能取得优秀的工作表现与绩效;反之,没有具备相应胜任力要求的员工绩效表现优异的可能性则较低。从这个角度看,根据胜任力标准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以保证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的连续性和组织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而胜任力系统的建立可以使组织拥有普遍认同的描述绩效标准和期望的语言,加强个人行为和公司目标之间的联系,最终将促使团队和组织潜在能力的提升。因此,对胜任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被视为企业的战略性武器。
根据每个员工的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将其称为“冰山模型”,分为可见的“水上部分”和深藏的“水下部分”。其中,“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识别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而“水下部分”包括内驱力、自我形象、个性和价值观等,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比较难于评估和改进的。但在人才选拔中,这部分内容却最具有选拔的预测价值,同时它也是“水下冰山理论”的核心内容。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