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外包在现代信息产业校企合作中的兴起

2023-02-07 09:09:43
[ BPO网导读 ] 我国现代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采取何种方式对接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符合现代信息产业所需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成为制约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

我国现代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采取何种方式对接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符合现代信息产业所需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成为制约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日益在软件工程、动漫等现代信息产业中流行起来,成为学界重点研究对象。结合既有文献与实地调研,作为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按照委托单位的不同,现代信息产业中的服务外包可分为企业主导的生产服务外包和学校主导的教育服务外包两种类型。
第一类:企业主导的生产服务外包,企业为发包方,学校为承接方。此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其基本内涵是在服务外包成为产业经济重要组织方式的背景下,企业将非核心的生产业务外包出去,学校借助自身专业实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优势企业的业务,包括直接、间接和混合三种形式,在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较为流行。企业外包服务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集中精力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学校借助参与市场业务生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产促教,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企业作为追逐利润的市场主体,将生产业务承包给学校是因为学校作为公立教育组织有一定技术服务能力且成本较低。在服务外包合作过程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承接企业服务的前提是具备承接业务的生产能力和资源。
第二类:学校主导的教育服务外包。此种模式与企业生产服务外包不同,它是学校购买教育培训公司服务,将部分教育业务外包给企业,借助教育培训公司的师资和专业培训来提高专业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得培训收益。总体来看,它是教育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广西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此模式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为流行,河北师范大学早在2007年便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合作,校企联合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不难看出,既有文献将服务外包作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虽认识到它具有一定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和以产促教的优势,但本质上是从企业生产服务外包经济本位视角出发,侧重对生产服务外包经济合理性的分析。教育服务外包具体如何作用于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从教育本位视角出发的相关分析较少。另外,作为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教育服务外包为何在软件等现代信息产业比较流行,这是否与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特点有关?它又是如何作用于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信息产业产教融合的特点,解析教育服务外包模式流行的产业基础条件;结合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数媒专业、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服务外包的调研,分别从项目制购买的校企利益对接机制、共建专业的校企组织互嵌机制和企业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三方面分析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对产教融合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产业产教融合和优化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二、现代信息产业产教融合的特点
(一)产教融合内生动力强
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动力强,企业和学校都有较强的内生动力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客观因素:一方面,现代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极其迅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企业迫切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力需求问题,市场上甚至诞生了一批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公司。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为例,市场上诞生了一大批如黑马程序员、美和易思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训公司,这类教育培训公司通过对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让其达到产业就业的技术标准,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另一方面,虽然现代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好,发展速度快,但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例,现代信息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依然面临办学较为封闭、师资不足、理念陈旧的问题,学校的人才培养跟不上现代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毕业生与市场要求的标准相脱节,在缺乏现代信息产业发展基础的城市,一些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距离现代信息产业集聚的东南沿海城市较远,也无法在本地寻找到合适企业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较差,毕业生就业水平较低,学生培养和就业恶性循环,导致专业招生出现困难。学校为了提升办学水平,也有极强动力与企业合作。
(二)产教融合成本和门槛低
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一大困境是“学校热、企业冷”,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在劳动力市场高度开放的背景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容易面临人才流失,投入的人才培养成本难以回收,因此积极性不高。[7]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成本包括信息决策成本、职业技能培训耗费的人力与物力以及校企合作开发技术成本。
实际上,不同产业的发展特性不同,也带来了不同产业产教融合成本的差异。具体而言,以第二产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现代信息产业为例,汽车制造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对工厂自动化的生产设备的熟练使用为基本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必须要依托大型汽车企业昂贵生产设备,对实训基地和生产设备的依赖性较高,经济投入大,由此第二产业产教融合的成本相对较高。但现代信息产业以数媒和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人才培养以信息技术习得为目标,以人力资本提升为培养任务,对具体的实训基地和生产设备的依赖性相对较低,每一个学生只需要一部电脑,经过一定职业技能培训便能参与市场化的生产,生产设备投入相对较少,因此,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成本较低。同时,也正是因为对生产设备和实训基地的依赖性较小,现代信息产业产教融合本身对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市场性的公司只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便能够较为容易地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
(三)教育服务外包在现代信息产业校企合作中的兴起
现代信息产业产教融合所具有的校企合作动力强、产教融合成本低、门槛低的特点,为校企教育服务外包模式的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育培训公司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中介组织,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生产设备,凭借自身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能力,便可较为轻松地与学校对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也只需要通过支付教育培训公司一定经济报酬,便可依托培训公司专业化的师资和培训能力解决办学难题。以现代信息产业中的数字媒体与艺术、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两所院校教育服务外包实践模式。
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服务外包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艺术传媒与建筑工程学院校实行改革,2019年与北京火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教育服务外包的方式合作,校企共建数字艺术产业学院,联合培养数字媒体与艺术专业学生。火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数字艺术教育的企业。双方的合作方式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和教学设备,向公司支付一定的学生管理服务、教学服务和就业服务费,另外,自愿参与火星班教学的学生每年要单独向公司支付4 000元的培训费。学校负责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而火星时代公司则负责火星班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介绍实习等。从结果来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火星时代公司合作前,数字媒体与艺术专业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水平较差,在2019年5月时整个专业只剩下9名学生。但校企合作后,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该校数字媒体与艺术专业的招生达到了近200人,并分别开设了3个平行班与3个火星班。从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来中,火星班的学员比平行班的学生要高5个百分点。教育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
2.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服务外包
2007年河北师范大学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教育服务外包方式合作,校企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其方式是学校将学费的一半以项目购买的方式支付给公司,由公司负责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并不再单独收费。在长年稳定的合作下,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已累计有近7 000名学生步入IT行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较高。以2019届为例,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以初入职月薪6 146.89元位列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院之首,年薪10万元以上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近30%,同时河北师范大学的软件学院也提高了自身专业的办学水平。佳诚公司业务也从原来的软件产品开发与维护转为兼顾产品开发、教育培训双重业务,培训收入已经成为企业主要收入来源且培训业务不断扩展。截至2020年,佳诚公司以教育服务外包的模式分别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共建软件技术专业,成为专业化的软件教育培训公司。
虽然两校支付企业经济报酬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企业单独向学生收取培训费,学生是否接受公司专业培训遵循自愿原则,采取分班教学,学校额外再以项目制向企业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而河北师范大学则主要以项目制方式将部分学费分给企业,所有学生都接受企业的教育培训。总体而言,从人才培养的效果来看,教育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在推动校企对接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三、教育服务外包对产教融合的作用机制
深度理解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并抽离一般性的规律,需对其推动产教融合的核心作用机制进行剖析。从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来看,作为国家高位推动的教育治理任务,其基本要求是学校教育要素和产业生产要素全面对接和融合,基本抓手是校企合作,基本任务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因此,以下将从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对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作用机制来深入分析其对产教融合的作用机制。
(一)项目制购买的校企利益对接机制
校企合作前提是双方在人才培养的合作中都能够实现自身效益,在此基础上,建构方便有效的校企利益对接机制有助于推动产教融合。学校利益诉求是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办学能力的提升,而企业则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根据企业性质和业务的不同,可将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分为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以教育培训为主的中介企业两种类型。生产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企业生产扩张获得劳动力,其最终的收益环节是劳动力参与企业经济生产而产生的剩余价值。但因我国劳动力市场高度自由,非产业链顶端的中小型企业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人才易流失,故大部分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生产成本难以回收,利益诉求难以实现,由此校企利益难以协调和对接。对比之下,教育培训公司这类中介企业则不以获得劳动力为最终的利益诉求,它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环节,凭借对学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获得经济收益。
急需提升专业办学能力的学校和教育培训公司在需求和供给上有天然的匹配性。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则通过项目制购买的方式实现了校企利益的对接,项目制作为一种流行的公共部门购买市场服务的交易方式,以规范的契约关系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避了产权不清晰的风险,实现了校企利益的无缝对接。学校以项目制购买教育培训公司的教育服务,将自身教育职能外包给教育培训企业,企业则以市场主体的角色进入到学校,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在既定的学校和企业职能定位下,校企能够通过项目制方式较为方便地展开合作,规范地对教育服务进行管理。
(二)专业共建的校企组织互嵌机制
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必须要从传统松散联结变成实体嵌入,[11]由此,必须要构建校企组织互嵌机制。在传统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因在人才培养上没有明确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大多遵循自愿原则,这导致校企在组织上并没有深度连接,校企合作往往只限于人力输送,企业并没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但教育服务外包则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合同规定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责任,由此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有刚性约束。教育培训公司必须按照交易合同严格履行人才培养的义务,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经济收益,实现自身的发展。从两校具体实践来看,教育服务外包在人才培养上的核心契约义务是校企共建专业,它作为校企合作的载体和抓手,实现了校企组织的深度互嵌,是一种典型的组织嵌入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师资共建共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火星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中,除了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学生的专业化教学外,还规定了企业员工须与学校专业课老师交流,双方共同开展模块化授课,共同提升教学技能,且鼓励双方共同承担商业项目。而佳诚公司投入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师资共计7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5人,软件学院相当一部分师资也是佳诚公司员工。
第二,学生共育共享。企业参与培养的学生可优先进入合作企业就业,校企构建稳定的人才输送关系,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培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后进入了佳诚公司工作,火星时代每年也聘用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企业内部职工,校企在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上实现了共育共享。
第三,管理经验借鉴。虽然学校和教育培训公司都是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但双方在管理上有明显差异,学校作为公立教育组织受行政部门和制度规范影响较多,管理偏好更趋向稳定。而企业作为市场盈利主体,在员工和学员教育教学管理上更趋向效率。在专业共建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管理上相互交融,整体方向是学校借鉴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来激励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如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形成了校企共管软件学院的管理模式,由校方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组建理事会和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学院,校企共同制定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制度,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则依托企业改变传统的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学校向企业学习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革新,它与师资、生源的共建共享共同促成了校企组织深度嵌入。
(三)企业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改革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促进产教融合的关键。教育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是学校将部分教育职能承包给教育培训公司,由企业主导专业人才培养。具体而言,教育培训公司在培养专业人才上有以下三点核心要素。
第一,雄厚的师资与高质量课程体系、教材。首先,作为专业化教育培训公司,火星时代和佳诚公司都有雄厚的师资,火星时代师资团队平均有12年从业经验,而佳诚公司的员工也有数年的软件行业从业经历。学校体制内教师他们大都是来自国内院校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从业经历较少,职业技能相对较弱。而教育培训公司的员工大都来自一线的企业,他们在常年的从业经历中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和产业发展的敏感性,在企业灵活的经济激励制度下,其教学能力与积极性更高。其次,高质量课程体系和教材。火星时代和佳诚公司都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和研发团队,专门负责课程研发与制作。与学校在课程和教材设计上受教育行政部门约束不同,教育培训公司在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市场竞争生存压力也使两个公司不断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和教材。为了开发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两个公司的研发团队都会定期与业内公司同行进行交流,按照企业真实岗位生产需求对知识体系进行拆分重构,并且按照工作领域划分设计模块化教程,并定期对课程和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火星时代公司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独特的七大课程体系,而佳诚公司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也有HTML5与移动互联网开、软件课程测试等五大独立的课程体系。
第二,项目教学法。传统理论式教学法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带来了学生技能水平不高,入职后适应期过长的问题,故教法改革也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的关键。在教育服务外包模式中,教育培训公司依托项目实训和项目生产进行教学,这与传统学校以课堂为主围绕书本展开教学完全不同,它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商业项目设计、生产和训练过程中来,以真实的项目运营让学生习得操作技能。火星时代公司实行培训+设计+生产的项目教学法,公司先对经典商业项目进行案例式讲解,然后开展技能培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便开始设计完整的项目,最后合格的学生会参与集团下属影视制作公司的项目生产。而河北师范大学和佳诚公司也以项目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并为每个学生规定了一年的项目实训期,要求4~6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以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完成一整个项目,佳诚公司还与学院共同确立了“4万行”代码的培养标准,与学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孵化生产了“雪梨教育”“子衿教育”等线上教育产品。由此可见,在现代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中,教育培训公司以项目制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在真实的技能培训和项目生产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第三,实习就业共担。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出口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高低,因此,大部分学校都希望能够与更多高水平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保证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渠道的畅通。但学校本身作为教育组织对市场企业了解并不充分,因此在推荐学生实习和就业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教育服务外包模式下,教育培训公司利用对市场企业的信息优势,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行业内的实习和就业资源,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火星时代公司和佳诚公司每年都会在毕业季为合作院校举办大型的行业招聘会,促进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教育培训公司通过实习就业共担构建了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对接渠道,既方便了毕业生择业,也方便了行业内的企业招聘到更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由此可见,教育培训企业作为灵活的市场主体,在教育资源、教法创新和推动毕业生就业上有明显的资源和效率优势,它们以雄厚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为基础,通过项目制教学法和实习就业推荐,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的对接渠道。通过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学校和企业建构了清晰的市场交易关系,不仅可轻松地以服务购买促进校企利益对接,还以共建专业实现了校企组织深度互嵌。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地将公办学校的体制优势和企业办学灵活度和优质资源结合,既凸显了校企双主体办学,适应了企业行业对人才质量的最新需求,更把办学活力、办学特长,特别是企业培训的经验及教育教学模式优势发挥出来,并形成特色,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产教深度融合。从产教对接的路径来看,教育服务外包模式是通过教育培训公司这类中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来实现产业链和学校专业链、人才链的对接与融合。
四、思考:产教融合与教育市场化改革
教育服务外包以学校购买教育培训公司服务的方式,实现了校企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合作,促进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同时,作为一种校企联合办学或者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它的发展也得益于教育市场化改革。为了盘活市场办学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供给教育服务的效率,在传统政府主导教育服务供给结构下,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办学。如为了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率,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和民间智库参与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随后又出台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指出要鼓励通过项目制服务购买、公开招标等方式,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然而,教育市场化改革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以教育服务外包为例,结合两校教育经验实践,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立学校教育职能弱化。教育服务外包核心是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引入市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公司,让其承担学生的专业教学的职能。但从我国公立教育本身性质和定位来看,教育原本就是公立学校的主要职责,若一味地实行教育服务外包,将教育职能让渡给市场性的教育中介组织和机构,公立学校只负责日常生活管理和基础公共课,则必然会带来公立教育职能弱化的风险,典型表现在公立教师身份和职业技能淡化。[14]尤其是在学院原本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难题,便很容易形成对市场教育培训公司的依赖,这与推动教育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升公办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竞争力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第二,公立教育社会职能弱化。首先,学生及其家庭的教育成本会上升,教育培训公司作为追求盈利的市场主体,它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一般会带来教育成本的上升。但我国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大部分是依靠公共财政拨款维持运营并受其监管的公共事业单位,从维护学校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学校本身缺乏主动承担教育服务外包带来的教育成本的积极性,服务外包中增加的教育成本大都以学费方式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不同的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火星时代直接向学生收取培训费,而河北师范大学则是向学生收取高于其他专业数千元的学费,学校再以项目制购买方式将一半学费支付给企业,这是在学费只能用于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约束下而变相采取的一种灵活交易方式。但不论如何,教育服务外包都带来了学生及其家庭教育成本的上升,这与我国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公立教育初衷相悖。其次,差异化教学与教育公平。受公办教育财政管理制度的影响,学校在购买教育培训公司服务时往往对学生采取自愿原则,采取分班教学的模式,故此,同一个学校学生虽然交了同样的学费,但因部分学生缴纳了更高的培训费而接受了更高质量教育服务水平,就业水平更好。长此以往,分班教学带来的就业差异会让学生及其家长怀疑学校办学的能力,有损公立教育的威信和教育公平。
第三,校企监督评估和信任难题。在教育市场化改革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培训和中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企业水平和质量良莠不齐,由此带来了教育服务外包中的学校对企业识别、评估、监督和信任难题,不乏少数缺乏办学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公司为了获得学生的培训费和学费分成而过度包装自己,以求与学校展开合作,但他们并不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质量。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一些公司以学费分成方式承包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后,因无足够的专业化师资导致无法正常授课而不得不将教育服务再次转包给其他公司,层层转包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只是为牟利。另外,在实际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也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人才培养观念不一致的合作难题。
基于此,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鼓励发展教育服务外包模式的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为进一步发挥教育服务外包模式在现代信息产业产教融合中的作用,首先,要坚持校企联合办学或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教育价值本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实现产教融合。其次,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筛选和评估,加强服务购买程序的规范性,建构一套针对服务购买的测评与监控机制,规范教育培训市场。
最后,巩固公办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在教育服务外包过程中,要向教育培训公司或者其他企业学习人才培养经验,针对性进行“三教”改革,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这是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和学校专业办学问题的关键。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