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如何破解招工难困局?

2019-07-07 12:24:54
[ BPO网导读 ] 长期以来,较低的用工成本是我国船舶工业相对其它主要造船国的核心比较优势。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骨干造船企业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反映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且呈现出愈发严峻的态势,也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
人口红利转折 船厂遭遇用工难


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减少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存量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以家政、餐饮、快递等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不断扩张,制造业工人不断被分流。2018年第三产业已经吸收全国46.3%的就业人员,而制造业就业人员占比则从2012年的30.3%下滑到2018年的27.6%。同时,制造业内部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以船舶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属于艰苦行业和危险工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吸引力明显较弱,年轻人则更不愿从事这一行业。
此外,我国户籍制度也是造成制造业劳动力萎缩的重要原因。船厂劳动力大多学历较低,在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下,船厂工人很难获得当地户口,不能享受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保障,最终不得不返乡。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于工人来说,在家乡就业将获得更多便利。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5—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连续4年出现下降,反映了中西部省份对沿海省份劳动力输出数量的不断下滑。尽管部分船厂尝试提高本工占比,但本地人富裕水平较高不愿去船厂,而外地人无法获得市民待遇而最终选择离开。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制造企业招工难、用工贵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问题,再加上老龄化问题的叠加,人力资本相对金融资本将更加稀缺。国家可以通过鼓励生育、户籍制度改革等方式来延缓这种趋势,但不可逆转。
船舶工业作为劳动力密集行业以及危险工种集中的行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劣势非常明显。有多位造船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5—10年后随着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退出劳动力市场,中国船厂将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维持生产,船舶工业将不可避免的转移到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我们知道,欧洲和日本都曾因劳动力成本丧失优势而经历了船舶总装建造产业的转出,但在船舶配套、船舶设计以及船舶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维持了较强的竞争力,目前仍然活跃在国际船舶工业领域。
让人担忧的是,尽管目前我国船舶工业规模庞大,但船舶配套和船舶设计等产业环节尚未形成很强的竞争力,自主品牌配套产品和高端船舶设计能力依然欠缺,如果总装厂转移出去,中国船舶工业能留下什么、留下多少?这些都是我们在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日韩船企先行 经验值得借鉴
日韩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造船工人不断减少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下降的过程。但日韩船企通过多种措施不断延缓船舶制造业的转出,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