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如何破解招工难困局?

2019-07-07 12:24:54
[ BPO网导读 ] 长期以来,较低的用工成本是我国船舶工业相对其它主要造船国的核心比较优势。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骨干造船企业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反映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且呈现出愈发严峻的态势,也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
人口红利转折 船厂遭遇用工难

长期以来,较低的用工成本是我国船舶工业相对其它主要造船国的核心比较优势。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骨干造船企业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反映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且呈现出愈发严峻的态势,也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
人口红利转折 船厂遭遇用工难
根据多家骨干造船企业反映,目前船舶制造业劳动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人流失严重。目前船厂用工以外包工为主,这些外包工对工资水平非常敏感,一旦有待遇稍微高一点的工作机会,工人很快就会从船厂离开;此外,船厂工人多来自中西部省份,返回本地就业的工人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每年过完春节船厂都因返厂工人的减少而发愁。
二是工人年龄明显偏高。目前船厂用工仍然以第一代农民工为主,基本是60后和70后,80后已经大量离职,90后年轻人很少愿意到船厂工作,导致船厂工人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
三是用工成本高。中国骨干造船企业多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平均工资较高,船厂及包工队为留住现有工人也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多数船厂劳务工工资已经超过5000元/月,个别地区工资达到10000元/月。
实际上,招工难、用工贵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现象。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两方面人口红利的支撑,包括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和适龄劳动人口的增长。
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早已出现,并一定程度带来了制造业用工成本的刚性上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产值占GDP总量的28%,却占用了71%的就业人口,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工业部门,工厂门口常常是人满为患,工人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也推动了船舶工业完成从本工为主向以外包工为主的转变。这个过程持续到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二、三产业吸收,其标志就是工人工资开始明显上涨,也就是争论了10多年的刘易斯拐点。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出现在2004年,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因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减少而上涨了15年之久。
适龄劳动人口拐点则出现在2013年,之后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并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用工成本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4—2013年我国15—64岁的适龄劳动力人口从9.22亿增加到10.06亿,因此尽管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减少,但制造业部门劳动力供给并未出现明显短缺;2014年开始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进入了下滑阶段并于2017年开始加速下滑,制造业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形势不断加剧。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