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会计分录,铁打的会计规则

2022-07-22 08:49:00
[ BPO网导读 ] 很多在企业里面工作的会计,每天的日常可能就是审单,整理票据,去财务系统入账,报税等,最喜欢的就是拿着发票等单据入账,而根本没有关心过这些单据背后代表的企业活动究竟是什么。

1.什么是会计?
我之前写了一些关于会计的文章,但一直也没写会计究竟是什么。
很多在企业里面工作的会计,每天的日常可能就是审单,整理票据,去财务系统入账,报税等,最喜欢的就是拿着fa piao等单据入账,而根本没有关心过这些单据背后代表的企业活动究竟是什么。
而会计从本质上讲,是记录经济交易的一门语言。
区分厉害的会计和平庸的会计就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理解,而不在于所谓的借贷分录上。
这里的经济活动可以理解为是公司的业务。
没有对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理解,很容易入错账,记错之后也很难复核出自己的问题。
如果不懂业务,所记的账有很大概率会出错。
举个例子,现在成立的教育公司越来越多,收费也越来越高昂,考虑到家长的购买力,有些教育机构会和金融合作,对家长进行分期收款,这个利息费用可能是由教育机构承担的。
如果是不懂业务的财务,可能会把这笔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然后在心里嘀咕,明明公司没有借款,哪里来的财务费用。
如果不懂业务,很难复核出自己账务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节假日对于酒店来说是旺季,需要员工加班,并支付3倍的加班工资,那可以得到的推论是有法定节假日的月份的员工工资应高于没有法定节假日的月份的员工工资。然而,11月的员工工资比10月更高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2.会计的基本假设
为了实现记录经济交易的目的,会计有4个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可以理解为会计的基本准则。
假设1:会计主体
有两个概念非常容易混淆,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他们俩之间分别是“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关系。
以合并报表为例,对于合并报表来说,会计主体就是母子公司形成的集团,但母子公司形成的集团并不是法律主体,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分别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假设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假设?
各位老铁可以想象一个极端的情况,假如公司都要倒闭了,还需要会计吗?
开个玩笑。
以生产企业为例,一个设备如果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会在工作期间一直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利润,如果不持续经营,这个东西就只能变卖或者废弃,也就是说,对企业而言,这两种情况下设备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般情况下的会计制度都基于持续经营假设,基于不持续经营假设的会计计量基础也有,清算会计报表之类的,只是很不常见罢了。
假设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正是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规则本身是好的,但总有人喜欢瞎玩。
玩过A股的老铁都知道,一家上市公司一旦连续亏损三年,就会面临退市。
但就是有神奇的公司,玩出了一二一的神奇节奏。
所谓一二一的节奏,就是亏两年赚一年再亏两年,如此循环往复可以永远不用退市。
比如通过费用延期入账的方式让利润跨期。
一般而言,当年发生的费用应该当年及时入账,而如果将单据延期到下一年度入账,那么本年度业绩就会好看,实现盈利,下一年度为亏损也不要紧,反正只要不是连续亏损就可以了。
假设4:货币计量
这个比较简单,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3.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会计制度的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需要牢记两个凡是。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人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的理论基础是谁受益谁担责。
以生产企业为例,新设备买进来估计可以用十年,这十年中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受益方,就要承担相应的设备损耗支出,会计上叫固定资产折旧摊销。
如果换成收付实现制记账,生产企业当月新购入一台设备,斥资5000万,按收付实现制,这5000万全部算费用支出,于是当月啥都没干,直接亏损5000万,老板心情跌入谷底;下个月没买固定资产,产品开始出售,赚了六千万,老板开心地继续投资,下下个月直接投资1个亿继续扩产,账面亏损额直接把老板炸上了天。
有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就能相对准确的计算出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
为什么用“相对”,因为权责发生制不是万能的,它是建立在人为估计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不以现金流的流入流出作为入账依据,而只要是估计就会有偏差,不涉及现金流的生意也容易作假。
就拿上面的生产企业购入设备来说,在计算折旧的时候需要先估计使用年限,假如一个设备估计可以用十年,结果五年后技术更新,设备就要淘汰了,会计估计也要随之更改。
但聪明的老铁们,你们猜猜看,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公司,你说它们是不改呢还是不改呢?
不把折旧年限拉长都算够意思了。
再比如说,只要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就是可以挂应收确认收入利润,而不需要把钱收回来再确认收入,那么公司就完全可以在没有现金流入的情况下,空构出大额利润。
什么,你问以后收不回来钱咋办?
计提坏账了解一下。
正是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这些不足,越来越多的人强调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因为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表可以操控,但操纵现金流量表就不容易了,挂再多的应收账款,收不到钱,现金流量表里也反映不出来。
比如公司当年利润1000万,但经营性现金流却为负数,这就要引起重视,看究竟是因为应收账款没收回来,还是因为购买的存货增多,如果是前者,嗯,公司的利润可能是老板想象出来的。
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会计的基本准则就相当于道,一条条的会计分录是道下的术,二者究竟孰为本孰为末,相信答案在你们心中。
源自:中国会计视野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